拜登政府10月17日更新了針對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規定,計劃阻止英偉達等公司向中國出口先進的AI芯片。根據最新的規則,英偉達包括A800和H800在內的芯片對華出口都將受到影響。新規將在向公眾征求30天意見后生效。
英偉達方面回應稱:“我們遵守所有適用的法規,同時努力提供支持不同行業的數千種應用產品。鑒于全球對我們產品的需求,我們預計(新規)短期內不會對我們的財務業績產生實質性的影響?!?/p>
說是沒有影響,但股價的表現也說明了大眾預期。美東時間10月17日周二,美股芯片股突然崩了!英偉達一度重挫近8%,收盤仍有4.68%跌幅,市值一夜蒸發超535億美元(≈4000億元人民幣),最新市值1.09萬億美元。
再次芯片管制會有哪些影響?
國產半導體發展的如何了?
接下來會有哪些趨勢/機會?
報告醬梳理了多篇報告,從中精選11篇與大家一同分享上述問題的答案。
參考報告
【平安證券】半導體&電子行業:薄膜沉積設備頗具市場活力,國產化替代正當
【平安證券】半導體行業TMT全景圖半導體篇:周期冰點將過,開啟國產替代新征程
【山西證券】半導體行業專題:破曉鐘聲鋪浩渺,AI浪潮賦新篇——關注周期視角下的復蘇跡象
【華西證券】半導體設備專題報告:日荷制裁生效,華為回歸,看好板塊投資機會
【華西證券】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二:景氣周期&國產替代驅動,國產設備砥礪前行
【華安證券】半導體深度報告:存儲行業已處周期底部,新需求加速拐點到來
【源達信息】半導體行業研究系列一:行業復蘇拐點將至,國產替代加速進行
【華福證券】半導體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領航國產替代浪潮,國內群星紛至沓來
芯片管制帶來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明示,管制芯片的目的,主要是堵住去年10月發布管制法規的漏洞,盡可能地阻礙中國的發展,并且可能“至少每年”更新一次。
目標是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這些半導體可以推動人工智能和復雜計算機的突破,而這些突破對(中國)至關重要”,并強調政府無意在經濟上傷害北京。
圖片來源:華西證券
去年10月,美政府就對出口我國的人工智能(AI)芯片施加限制,對此,英偉達也不想失去我們這么大的市場,于是,開始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H800芯片,以代替被禁售的H100型號AI芯片。
A800和H800型號芯片,既符合限售禁令,也能滿足國內GPU需求。從技術上看,互聯技術上橋連接器A100是600GB/s,A800則為400GB/s,“閹割”的200GB/s看似一小刀,但是整體通信帶寬性能卻被砍了33%。
圖片來源:民生證券
據最新報道,美國政府計劃在新規中取消對“帶寬參數”的限制,而新增對“性能密度”參數的限制。這可能導致A800等GPU進一步限制出口中國市場。而用于筆記本電腦等消費產品的芯片暫時將不受新限制的約束。
禁令對相關方會產生哪些影響?
圖片來源:招銀國際
從美國視角來看,周二發布的新措施還擴大了向另外40多個國家出口先進芯片的許可要求,這些國家存在轉移到中國的風險,并受到美國的禁運。
中國是世界上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市場,被限制的公司必然會減少大部分的收入來源。美國商會估計,如果出現最糟糕的情況,即對中國的銷售完全停止,美國芯片公司每年可能會損失830億美元、12.4萬個工作崗位,相關研發支出每年將減少120億美元。
從英偉達等公司來看,預計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像去年一樣,只好開發一些滿足“限令”又能向中國出售的產品。自去年實施規則以來,英偉達的業務猛增,因為其僅在中國銷售的芯片仍然優于其他產品。
此次限制芯片規定了“性能密度”水平,該措施的重點是在一定數量的芯片中可以裝入多少計算能力。在超級計算機需要大量算力需求的背景下,英偉達也不會放任中國市場流失,預計會生產“保留了強大的計算能力,但限制了通信速度,以保持在規則之內”的產品。
從國內下游公司角度看,多家國內廠商表示,已提前接到消息,其中不少廠商已預先進行囤貨。騰訊、百度等廠商亦表示目前“囤貨充足”。業內認為,此輪禁售意味著美方試圖對我國算力發展作進一步遏制,同時亦對模型端發展有所限制,因而,國產GPU廠商更須加速發展。
國產AI芯片發展如何?
近兩年,在AIGC浪潮下,阿里、百度、華為、360等國內科技平臺,及創業公司、科研院校先后加入大模型軍備競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參數量在10億規模以上的國內大模型發布數量已達79個,已發布模型中參數量最多高達174萬億。
由此推演,技術層大模型落地+應用層場景豐富最終會通過AI產業鏈傳導至基礎層,轉變為對AI硬件尤其是AI芯片的龐大內需。
據華為預測,預計到2030年,全球通用計算(FP32)總量將達3.3ZFLOPS,相較2020年增長10倍,AI計算(FP16)總量將達105ZFLOPS,相較2020年增長500倍。
據IDC數據,2022年中國AI市場規模為122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264億美元,其中AI硬件占比最高,規模近150億美元。
隨著后續算力需求不斷釋放,在算力自主可控的背景下,華為、寒武紀、海光等國產算力有望進一步崛起。
以華為為例,在經歷過制裁后,早已做足了準備,公司時刻持續推進“鯤鵬+昇騰”算力戰略,下游應用逐步鋪開。自2020年宣布開啟以“鯤鵬+昇騰”為雙引擎的計算戰略以來,目前已經形成基于鯤鵬的通用算力以及基于昇騰的智能算力的算力體系,涵蓋從底層硬軟件到上層應用的全產業鏈條,能夠面向各大行業提供全面、完整、一體化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在華為、合作伙伴的共同推動下,“鯤鵬+昇騰”計算戰略的成效逐步顯現,從單點、單行業應用逐步向全場景、多行業滲透,在政府、金融、電信、交通、教育等關鍵行業實現大規模的應用落地,鯤鵬服務器近年多次中標行業大單,昇騰服務器亦被國內多家智算中心采用。
前不久,Mate 60系列之所以引發搶購熱潮,主要因為Mate 60系列順利上市象征著華為突破美國封鎖制裁,取得階段性勝利。
全球著名的半導體行業觀察機構TechInsights,公開發布了對Mate60 Pro 的拆解報告:Mate60 Pro搭載了新型麒麟9000s芯片,并采用了先進的7納米。目前國內外各機構對華為新手機的拆解來看,除了麒麟9000s芯片,包括其它10000多種部件,已基本實現國產化。
圖片來源:華西證券
由此可見,美國的限制反而加快中國發展獨立自主的芯片產業,從而為中國制造的芯片主導世界鋪平道路。路途遙遠,但大家一直在路上。
接下來的趨勢/機會?
AIGC掀起的大模型軍備競賽引發全球市場對算力的旺盛需求,不僅推動英偉達總市值突破萬億美元,成為美股市值第五大公司。也拉動產業鏈上相關公司給出超預期業績指引,如主營AI網絡連接芯片和云端優化芯片邁威爾預測2024財年其AI營收將成倍增長。
受AI應用和硬件高景氣拉動,費城半導體指數自2022Q4起逐漸走出修復行情。申萬半導體指數則受中美芯片博弈與下游需求修復遲滯影響,短期業績承壓,行情仍在底部盤整。
圖片來源:山西證券
未來幾年,隨著對日益復雜的新興技術和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大家對芯片行業提供彈性和穩定的芯片供應能力的關注只會更加強烈。
不僅我國,很多國家都在試圖重新平衡供應鏈,以避免進一步的沖擊,并保持對依賴半導體的行業的供應。
從行業角度看,提高半導體行業的產能既費時又費錢。其中一個關鍵瓶頸是制造(或代工)能力。雖然新的晶圓廠正在規劃中,但所需投資巨大,完成建設所需的時間可能超過五年。除此之外,影響半導體行業發展需求的其他制約因素包括:產品功能的復雜性增加,這需要持續的高水平投資和前瞻性思維,以及原材料、人才、能源和水的短缺。
圖片來源:WTW
整體來看,我國與美國芯片差距在一點點縮小,但是縮小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如果英偉達仍然保持每十個月發布一代產品,對于中國廠商來講,可能差距會慢慢增大。因為硬件的迭代投入是巨大的,風險也很高。
在今年上半年,券商采訪相關行業人士時,曾表達,如果國產算力芯片整體性價比能夠達到英偉達60%-70%,就有購買的意愿,但是目前還達不到。
留給國內廠商的時間確實是不多了,雖然目前國內幾家頭部互聯網廠家都向英偉達下了1.5萬-1.6萬的A800和H800訂單,每家大概保證在2024年能有足夠的產能。
但既要解決性能問題,也要解決軟件兼容問題,難度很大。
對我國企業來說,禁令中也蘊含了新的機會。會促進中國半導體設備和制造產業的發展信心,也給不依賴進口技術的國產先進AI芯片企業留出一些市場空間。
在新的管制規則下,算力芯片的“國產替代”思路將讓位于“國產突破”。這次禁運可能會促進資源向AI芯片的顛覆性技術集中。
#你看好國產芯片的發展嗎?
發現報告旗下傳遞新經濟商業知識的陣地。
我們需要先了解這個世界,才能思考,或創造。